江西省力信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聯系人:徐經理
手機:13968834723
座機:0793-8553768
郵箱:1812250064@qq.com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科大道212號
為促進造紙工業和造紙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1999年已有18個造紙企業和3個造紙機械企業被批準列入了財政債券支持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并規定了在引進部分造紙設備的同時,配套引進關鍵制造技術的優惠政策。通過談判現已與外商簽訂了圓筒碎漿機、脫氣器、低濃除砂器、壓力篩、大型盤磨、W型水力式流漿箱、機內刮刀涂布機、軟壓光機、游動輥、高速復卷機、高速切紙機等第1批11項制造技術引進合同,落實到濟寧、福建、淄博、上造、沙市、常州、滬光等7個造紙機械廠。第二批技術引進也在擬議中。
面對嚴峻形勢,如何抓住機遇,制訂應對戰略和措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求得生存和發展,是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和企業的當務之急。
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造紙機械制造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按照國內造紙工業生產建設的需要發展起來的。在20世紀50~70年代基本上滿足了當時造紙工業以草類纖維為主,對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環保要求不高的中小型造紙企業建設的需求。這些造紙機械企業數量眾多,布局分散。它們的通病是規模小而全,技術水平低下,裝備落后。整體來看,目前國產造紙機械產品的成套規模仍停留在化學漿、化機漿、廢紙漿生產線生產能力5萬噸/年以下,單臺造紙機、紙板機生產能力3萬~10萬噸/年,車速100~500米/分,幅寬5米以下的水平上,與國外單條化學漿生產線60萬噸/年和單臺造紙機40萬噸/年、車速2800米/分左右,幅寬達10米的世界水平相比差距極大。
近10年來,我國造紙機械行業的總產量和總產值一直在10萬~12萬噸/年和10億~15億元/年的低水平上徘徊,以全國500家造紙機械企業平均計算,單個企業的平均產量和產值只有200~240噸/年和200萬~300萬元/年。產值5000萬~10000萬元/年的企業只有十多家,產值1億~4億元/年的只有上海造紙機械總廠、遼陽造紙機械有限公司、維美德西安造紙機械有限公司和淄博恒星機電設備有限公司4家。
我國造紙機械企業大多是老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革開放后,一部分與外資合資(如:維美德西安造紙機械有限公司、貝諾西貝造紙膠輥公司等);一部分改制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業(如:沙市輕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樂山市成發造紙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昆山中聯第1造紙機械廠、上海造紙機械總廠等);有一些較大的造紙機械企業(如:天津輕工業機械廠、安陽機械廠、宜賓造紙機械廠等)仍是原來的國有體制,有待改制;此外還有一批新發展起來的、規模較小、產品比較的化生產集體、私營企業,具有相當的活力。
國內造紙機械市場的預測和分析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這就決定了國內市場對紙和紙板巨大而持久的需求增長。1999年我國紙和紙板的人均消費量不到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一半。旺盛的市場需求是推動我國造紙工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據有關部門測算,“十五”和到2015年擬新增紙、紙板和商品漿生產能力1550萬噸和4730萬噸,估計投資1600億元和4900億元。如按噸紙生產能力需用造紙設備0.1噸,設備購置費占總投資60%估算,則分別需造紙設備155萬噸和473萬噸,設備購置費960億元和2940億元,2001~2015年15年間平均每年需造紙設備31.5萬噸,購置費196億元,是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現有產量和產值的3.15~2.63倍和19.6~13.1倍。
造紙工業的持續發展為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提供了一個有相當容量,并穩定增長的國內造紙機械市場。經濟全球化,加入WTO,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格的環保要求,促進了我國造紙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一方面要大量建設高技術起點的大型造紙企業,另一方面要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擴建老企業,需要許多大型造紙設備。這是造紙機械市場發展的主導方向。國內造紙機械市場需要的產品,按照其規格大小和技術水平分類,大體上可分成三部分。
(1)傳統中小型造紙機械設備。目前約占市場容量的30%(按噸位計)和10%(按價格計),屬于國內現有造紙機械制造企業的供貨范圍。這部分需求將隨著小型草類制漿造紙企業關停、壓縮而日益縮減。出路是:開發低污染、無污染制漿設備,轉產廢紙處理設備、環保設備,用適用技術改造傳統造紙、完成設備,繼續保住國內市場并增加向發展中的出口。
(2)技術的大型造紙設備。目前約占市場容量的20%(按噸位計)和30%(按價格計),屬于國外造紙機械企業的供貨范圍,將隨著我國造紙工業現代化的進程而不斷增長。
(3)技術較、價格適中,適合大部分造紙企業使用的大中型造紙設備。目前約占市場容量的50%(按噸位計)和60%(按價格計)。這是國內、國外造紙機械制造企業爭奪的焦點。在今后10年中,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將成為發展又快又大的紙和紙板市場。中國造紙機械的需求量將達到世界需求量的1/4(按重量計)和1/5(按價格計)的前景必將促使更多的外國造紙機械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使競爭更趨激烈。在這部分市場中,國內造紙機械企業有價格上的優勢,國外造紙機械企業有技術和質量上的優勢,國內、國外造紙機械企業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筆者認為,在現階段,合作將是取得競爭勝利的重要條件,誰能更快、更好地把價格優勢和技術、質量優勢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組合起來,誰就能在這部分市場競爭中取勝,占有愈來愈大的份額。在“十五”和到2015年期間,如能將其中國內制造部分的產量提高到40%~90%,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的產值將增加22.1億元/年和49.7億元/年,達到37.1億元/年和64.7億元/年,比2000年預計產值提高1.47倍和3.31倍,國產造紙機械在國內市場中的占有率將提高到50%和85%(按重量計)及20.6%和44.6%(按價格計),并可為造紙企業節省投資27.8億元/年和62.8億元/年,這是符合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發達中的一部分機械制造業向發展中轉移的大趨勢的。
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戰略
由以上討論和分析可見,造紙機械制造業是目前我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的機械制造行業之一,只要方針、策略、措施恰當,在今后5~15年內取得較快的發展和較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是完全可能的。
根據市場需求,建議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的近期戰略目標是:
(1)開發制造技術較、經濟較合理,適合大部分國內造紙企業使用的大中型造紙機械產品是行業的主攻方向,也是國內有實力的各大造紙機械制造企業的發展目標;
(2)傳統中小型造紙機械產品要采用適用技術加以改造,在繼續保持國內市場的同時,擴大向亞、非、拉發展中的出口,拓展市場空間;
(3)重視大型進口造紙設備備品備件的測繪、仿制,做好為造紙企業維修服務工作,增加造紙機械制造技術的貯備。
(4)以有實力的大型集團和企業為主體,增加資金投入,吸引人才,創造條件,開展造紙過程。高新技術造紙機械核心關鍵部件及專用制造技術的研究,創新開發自有知識產權的大型造紙機械成套產品,進一步滿足國內市場需要,擴大出口創匯。
實現發展戰略的具體措施
實現上述發展戰略,除需政府、銀行、稅務、外貿部門和造紙等行業在引進制造技術、開發、試用新產品、出口、稅收和風險投資上給予引導和支持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造紙機械制造企業是實現發展戰略的主體。為此建議國內各造紙機械制造企業:
(1)根據市場需求、行業發展戰略和自身條件進行企業定位,選定發展目標,制訂市場開發和產品開發計劃。
(2)抓好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提高企業的活力、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在這方面除要加快企業自身的所有制改革,加快吸引內、外資加快實現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外,還要打破長期沿續下來的自我封閉觀念,按照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的要求,充分利用內、外部條件,優化組合,主動尋求合并、聯合、合作、配套、協作。美國貝諾公司(Beloit)這么大的跨國造紙機械制造集團的破產,世界上幾個大造紙機械企業合并成美索公司(Metso公司,由維美德公司和勞馬公司合并而成)和伏依特—蘇爾壽公司(Voith Sulzer公司由伏依特公司和蘇爾壽公司合并而成)兩大全能跨國造紙機械制造集團的事實,給我國造紙機械制造行業深刻的啟示。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時代,國內許多各自封閉、單兵作戰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造紙機械制造企業是難以生存下去的!筆者認為,除有一批企業被外資控股成為國外造紙機械制造集團在國內的制造工廠外,我國至少要形成1~2個以大型優勢造紙機械制造企業為骨干,由主要造紙機械研究設計單位參加的,以擴展國內市場為近期主要目標的大中型造紙設備制造集團和以中小型優勢造紙機械制造企業為骨干,聯合有實力的外貿出口企業,以協調國內市場和擴大向亞、非、拉發展中出口為目標的中小型造紙設備制造集團,集中力量,共同努力,分頭向國內大中型造紙設備市場和國外中小型造紙設備市場推進!
根據行業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為盡快拓展市場,可采用企業參股建立以統一銷售服務和產品開發為主要任務的聯合公司,由參股造紙機械制造企業在聯合公司中按投資比例分擔制造任務的過渡形式。
(3)開發制造新產品,改造老產品,關鍵在產品設計研制環節。集團(或聯合公司)內必須設立自己強有力的技術開發中心,集中承擔產品研究、設計、試制、試驗和推廣應用服務等工作。集團(或聯合公司)的研究開發中心可吸收國內造紙設備研究設計單位(如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和參股企業的產品設計、試驗、試制力量參加,建立開發創新激勵機制,招攬、留住、培養人才,加大開發風險資金投入,采用引進制造技術、消化吸收、自主開發、分交制造、備品備件測繪仿制、引進關鍵配件等多種形式,加快大型造紙設備、高新技術關鍵部件(如:水力式流漿箱、可控撓度輥等)和大型通用零部件及計算機軟硬件的開發。
(4)廣泛采用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改造集團的銷售服務系統、技術開發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和物資、財務、人事系統,實現靈捷生產。
(5)應用的制造工藝和生產裝備改善企業的生產條件。重點更新、充實關鍵設備、大型設備、專用設備的數控設備,實現通用零部件的化生產,一般制造件的成組加工,國內跨行業的工藝協作和外購件的配套。
(6)通過吸收外資、股票上市和其他各種渠道融資,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資本結構多樣化,資金來源多渠道,以克服資金困難。